人生除了生死,都是小事。

“死亡”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,尤其是意外总是比明天先到来,“节哀”就显得如此单薄无力。

殡葬行业便是为生命完成最后一件“人生大事”,就像是在漫长的旅途前,为他们整理行囊,让他们带着满满的“爱”离开。

故事也就是从三位入殓师与一位小妹妹中展开。

人生大事

职业偏见: “吃死人饭”还是 “种星星的人”?

莫三妹继承父亲衣钵,从小就学着给死人化妆、穿衣、抬棺、入殓,但却对此行当深感厌恶,打心底就不想干这一行。
就如他父亲所说“有能耐的人看不上,没能耐的人干不了”,也许他也对自己的“无能”而感到厌恶。

被污蔑小偷坐了牢、被女友戴绿帽子、被说“吃死人饭”、觉得在父亲心里不如哥哥······莫三妹陷入一事无成的死胡同里和自己较劲,以为换个行当就能改变现状。因此也与父亲发生不少争吵,可当父亲躺在病床上,讲述着自己多年来从事殡葬事业的种种,莫三妹才真正领悟做殡葬师的意义。

其实对殡葬师职业偏见归根结底也是对死亡的讳莫如深,使得人们对这种行业有误解,觉得干这行不吉利,不愿意和这行人做朋友,就像剧中上天堂旁边的婚庆馆总让莫三妹把殡仪车停远点是觉得“晦气”、’婚庆馆老板娘在自家儿子表演“为母送葬”时气愤是认为“不敬”。

盯——

从五场葬礼中,道出“人生除死无大事”。分别是小文外婆去世、中年夫妇丧女、老人办活人葬礼、莫三妹前女友丈夫车祸身亡、莫三妹父亲去世。

将其包裹在丧葬题材的外壳里,内核是莫三妹和武小文的情感变化,穿插着例如小文在离世女孩的定制骨灰盒上画画、三妹他爹的骨灰盒是奶粉罐等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细节,让观众看到了最后的“生”,达到了“和解”和“治愈”,让人思考生死观和价值观,不是说死亡就是需要避讳、需要三缄其口的事情,也不是人死的葬礼要如何隆重,而是葬礼如何办都有其道理,但人生里其他事情都没那么难,总能找到出路。

呜呜呜

“人生大事”这四个字,也道出了殡葬工作的意义,认真对待人生的结束,沉痛悼念亲人的逝别。一个人的离世与出生其实是一样重要的,我们往往在意人活着时的形形色色、轰轰烈烈,却很少有人关心人逝去后的心灵慰藉、生命尊严。种星星的人为逝者所做的一切,不是宣告一个生命的消失,而是为了纪念一个生命的存在。

家庭教育: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。

亲子教育在我看来从来不是家长教会孩子什么,而是家长交教给孩子多少,孩子也教给家长多少。

小文原本不理解“死亡”,只是看着外婆被装在棺材里,以为别人“盒子”里装的是外婆所以大闹葬礼,有人说这孩子太没家教,太不懂事了。但其实不是孩子不懂规矩,而是孩子还小,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。外婆是小文唯一的亲人,外婆去世后,小文便无依无靠,她的舅妈也不想养她,便交给三妹打理。小文缠着三妹问她的外婆去哪里了?三妹告诉她,外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。人生大事

每一个去世的亲人,都去了天堂,他们并没有消失,而是变成了天上的星星,每天晚上守护我们,保佑我们。

原本只是三哥的温柔,在对小文的死亡教育里却形成了“星星”的第一认知,也让小文摆脱了失去外婆的迷茫,将外婆的爱塞进心底。

种星星的人

同样,小文的出现对于三哥来说也如人生救赎一般。三哥原来是想尽快把她送走,但机缘巧合般,小问几次给“上天堂”招财后,三哥对小文有明显改变。莫三妹咆哮着告诉小文“外婆死了,变成烟,飞到天上去了。”晚上,小文一个人坐在“上天堂”的外面,不厌烦的一遍遍的播放着手表中外婆的语音。刹时,三哥便对死亡有了不一样的感受。

帮小文修手表、修红缨枪、无微不至的照顾小文,从最开始的莫三妹被女友指责不成熟、无法承担一个家庭、一个父亲的责任,而在和小文相处中,已然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父亲。这感情与人物性格的变化,人物的成长,便能打动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那块地方。

“人生除死无大事”

看《人生大事》,普通观众会觉得很暖,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人,享受人生每一秒;而有过生死阅历的人,看到片中熟悉的一幕幕,则会悲从中来,无限苍凉。

当三哥把老莫的骨灰做成烟花,点燃发射到天空后的几秒钟,礼花拥簇的怒放,浓烈而放肆,不肯放弃照亮大地的每一个角落,随之毫无留恋地黯淡下去直到熄灭,成为深邃夜空的一部分,人生其实也没有什么更大的不舍与牵挂。

人生除死,无大事!活着,一切皆有可能。法国作家罗曼·罗兰说:“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。”既然一切都要归于虚无,不如在虚无之前创造那一抹绚烂,也算给予人生一遭的一个交代!

雷总雷你


观看地址:

Last modification:September 15th, 2023 at 08:10 am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,请随意赞赏 |´・ω・)ノ